中国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注册名:深圳市中农大前沿技术研究院,简称中农大深研院),是中国农业大学在深圳市注册的独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是深圳市重点引进的教育科研单位。重点开展分子设计与智能育种、合成生物学与绿色投入品、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食品智造与精准营养、生物医药与全健康、生物质与低碳农牧业等领域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开发,创新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现因工作需要,招聘若干博士后。 本次招聘依托深圳市大鹏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挂靠流动站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拟在六个研究团队招收博士后10人左右,详细信息如下: 一、团队与方向 研究团队 | 导师 (中农大深研院) | 职称 | 研究方向 | 合作导师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 (一)合成生物学与绿色投入品团队 | 谯仕彦 | 院士 | 合成生物学、抗菌肽、低蛋白饲料 | 左二伟、樊自尧 | 杨富裕 | 教授 | 木本饲料与能源植物、生物发酵菌剂 | 王勇生、陶永富 | 曾祥芳 | 教授 | 合成生物学、抗菌肽、低蛋白饲料 | 纪宏超、汪鸿儒 | (二)分子设计与智能育种团队 | 倪中福 | 教授 | 表观遗传学、小麦遗传育种 | 武志强、张翠军 | 赖锦盛 | 教授 | 基因编辑、玉米遗传育种 | 阮珏、闫建斌 | 王喜庆 | 教授 | 作物表型、育种机器人 | 卢洪、赵程 | 安 磊 | 教授 | 动物生殖与性别控制 | 刘毓文、王鑫杰 | 侯卓成 | 教授 | 禽育种 | 唐中林、高飞 | (三)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团队 | 李道亮 | 教授 | 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 | 钱万强、乔曦 | (四)食品智造与精准营养团队 | 李 媛 | 教授 | 营养精准递送 | 戴俊彪、贾耿介 | 张 燕 | 教授 | 天然产物的合成与提取 | 王丽、李伟 | (五)生物质与低碳农牧业 | 朱万斌 | 教授 | 生物基材料与低碳减排 | 梁翔禹、李冲 |
备注:合作导师不分先后、具体视应聘博士后研究方向而定。
二、岗位要求 1、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三年,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人员; 2、专业包含但不限于动植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合成生物、智慧种养殖技术、食品营养、低碳减排等相关专业; 3、进站博士后需全职在中农大深研院所在地深圳市大鹏区完成博士后工作(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1区及以上的SCI论文至少1篇; 5、在校期间获得优秀博士奖励,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承担或参与国家、省部重大项目研究的博士优先。 三、工作待遇 1. 按照深圳市相关规定,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在站博士后生活补贴,具体金额以政府最新规定为准。 2. 按照研究院的相关规定提供博士后的工资、五险一金和绩效待遇。基本年薪不低于30万元(含工资、福利补贴、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各种税费、五险一金等),科研业绩突出者,将另行给予补贴和奖励。 3. 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引进项目”、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优农计划”,在站期间可申报“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博士后”评审,入选者给予奖金奖励。 4. 博士后人员进站后,可选择落户深圳市,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 5. 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资格。 6. 深圳市对出站博士后留深工作、签订3年劳动合同的,给予30万元资助,用于科研投入或创业前期费用。在站工作优秀者推荐纳入中国农业大学师资人选、作为中农大深研院特聘人才引进或推荐深圳市对口单位留用。 7.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充足的研究经费,配备研究需要的设备和仪器,科研方向给予较高自由度。 四、招聘流程 本招聘时间截止到2023年6月30日,择优录用。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代表性成果及奖励荣誉等证明材料电子版发送到邮箱shuo0908@163.com,并抄送songql@alu.cau.edu.cn(邮件主题“姓名+毕业院校+拟合作导师”),3日内未收到回复请电询。审核合格者,我们将通知面试。 五、联系方式 中国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联系人:宋老师,电话:18612393469;黄老师,电话:18928829013。
中国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 2023年5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