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毕业生专访】裴迪——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 |||||||
|
|||||||
文字记者:贾曼漪 供图:裴迪 他是动科院颇具知名度的“爱牛青年”,作为牛精英前骨干之一,有着丰富的实习经历,做过SDDDC牧场经济和管理培训课程学员、SDDDC奶牛大学牧场管理培训课程学员、澳亚(中国)现代牧场犊牛部门实习生、中地顺义牧场实习生等,并赴德、荷出访交流。他曾担任动科学生会副主席、利拉伐校园大使,获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一等奖学金、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牛精英暑期实习汇报一等奖等荣誉。面临毕业,他却选择了大多数同学看来剑走偏锋的Gap Year。 “很多人都在升学的路上马不停蹄,却迷茫于这是否是自己希望走的路。Gap Year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思考前进的方向,同时也可能让我们惰于迈出下一步——选择Gap请慎重。” “我选择Gap,是因为见到了欧洲奶业发达的源头,它是集中数代人智慧寻觅到的因地制宜的奶业运营模式。暂时的告别,是为了将来给动科做更实际的贡献。” ——裴迪 非常决策,与时舒卷 在裴迪看来,自己选择Gap Year的根本目的在于加深对中国奶业模式的理解,以待将来借鉴他国模式后更好地学以致用。“现今世界奶业的模式,发达国家里大致分北美、欧洲、新西兰三种,出国相当于在和中国模式不同的地方学习,所以我觉得需要对国内模式先有充分的了解——不然,即便到时有能借鉴的理念,也会因缺乏对我国奶业的认识而错过。我想先留在国内一年,去一个奶业媒体性质的组织,以充分、客观地了解国内奶业现状。” 现在已被荷斯坦杂志社录用的裴迪回忆起当初的决定,依旧戏称“幸好绩点没够保研”,去年临考研报名才最终选择了Gap Year。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笔者看来,不直接读研反倒给了他另一种可能,集执著奶业的热爱、不懈追梦的勇气和长足发展的思考于一身,抛开循规蹈矩,向更贴近目标的方向发力。采访中,裴迪将一系列看似匆忙却不失理智的决定娓娓道来,随即讲起他和奶业的故事。 奶业征途,星夜兼程 裴迪的实习研学经历丰富多彩,这其中少不了他的努力,亦得益于校内外相关平台的支持。其结缘奶业起步于牛精英,对行业发展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则源于利拉伐。 大一暑假,裴迪首次踏足牧场,并参加技术交流峰会。转年6月参加中国奶业大会,却感觉个人基础太薄而收获有限。7-8月,裴迪前往东营澳亚牧场犊牛部门工作。“之前去牧场帮师兄做饲养试验,几乎游离于牧场外,这次真的跟基层员工一起生活、干活,在实践操作上学到的东西可多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裴迪在暑期实习答辩勇夺牧场组实习汇报第一,随后又参与中荷奶业发展中心课程及相关讲座。2017年的中国奶业大会上,他第一次感觉自己的视野广阔了许多,至少能看到“畜牧养殖技术”之外的东西了——比如国际贸易、乳品加工、环境等。当年暑期,裴迪随牛精英代表我校赴荷兰德国交流访问。 裴迪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是2017利拉伐校园大使。 在利拉伐,他的工作隶属市场部,负责品牌传播,总理念即营销。“营销本来就是咱们生活的一切,”裴迪说,“我最早写简历,以为是多多益善,了解营销知识后才发现,不如揣摩对方需求恰当着笔。”营销带给裴迪的思考,不单止于个人,还广及行业。他指出,技术终究要依靠市场需求,而国内优秀学子中,从事奶业链工作的远少于搞技术的。“中国奶业市场目前最需求的东西,不只是技术,”裴迪再次强调,“这一现状启发了我奋斗的目标,也是Gap的重要理由。” 引掖后进,箕裘不坠 结合自己本科四年的经历,裴迪为学弟学妹们提炼出了大学期间的两样“利器”:一是通识教育,二是个人目标。 耶鲁一位校长说过,让学生只带着专业技术走出校园是教育的失败,这句话充分肯定了通识的重要性。接触营销知识后的裴迪渐渐明白,本科阶段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远超专业教育。他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关注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表达与交际能力。“所幸懵懂时不曾放弃通识能力的培养,而后由量变达到质变。思想快速进步,大三开始关注奶业市场,才有了放弃考研选择出国,最终又决定暂时Gap的我。” 裴迪称,自己带着明确的目标一路走来,“将来为畜牧行业做点什么”这个信念一直引领他的各种人生选择。“我真的很喜欢这个行业,尽管未来读研不算是继续学畜牧,但我终究要回到这个产业,用跨专业的知识帮助它发展得更好。”裴迪对学弟学妹们寄予厚望,建议他们及早思考人生目标,勇敢追梦——因为越晚发现目标,改变线路的代价也就越大。 “大学是一个广阔的资源平台,锻炼能力的机会特别多,不过发现机会、把握机会都需要极强的主观能动性,要积极寻求资源锻炼自己。毕业时,大家收获同样的学位证和毕业证,但每个人实际能力的差异是巨大的。” 带着明确的目标,具备主动利用资源的勇气和意识,将通识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愿裴迪同学按自己的“独家计划”稳扎稳打,于广阔天地中化蓝图为现实,乘长风破万里浪。相信畜牧产业也在满怀期待等他归来! 责任编辑:李美慧 (新闻线索及意见反馈请联系动科记者dongkejzz@163.com)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