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记者:乔竞谊 摄影记者:马晓燕 靳一丹
清早起床为奶牛配饲料、喂饲料、换垫料、整理牛卧床;定期采血、挤奶、收集样本、记录数据;为新生犊牛灌服初乳、打耳号、测定相关生长数据;回到实验室,对样品进行进一步的鉴定与分析……
这些都是李胜利教授团队的学生们做实验时的工作内容,尽管忙碌辛苦,却不乏乐趣与挑战。正是一直凭借着这样的务实精神,奶牛营养与饲料科学团队得到了长足发展:梯队配置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科研实力不断增强、优势不断显现,成为了全国奶牛营养学研究教育的带头队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该实验室,走近这样一支团队。
师资强大 设备一流
该实验室位于西区动科楼3层,是国家奶牛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隶属于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要研究奶牛营养与饲料科学,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饲料质量、改善奶牛营养状况并提升牛奶品质。
在李胜利教授的带领下,该团队在奶牛营养研究上取得颇丰的成果,发表了多篇文章,其中由李胜利教授主持完成的“奶牛饲料高效利用及精准饲养技术创建与应用”的研究斩获2014年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团队中张晓明教授、杨红建副教授、曹志军副教授、王雅晶高级畜牧师等也主持和参与多个研究项目。杨红建副教授和曹志军副教授均为北京市科技新星。团队科研与技术推广办公室杨敦启主任、都文博士、姚琨主任、刘凯经理等十余人各负其责,有条不紊的参与和推进团队各项工作建设。至今团队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58篇)、专著10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项,可谓是成果丰硕,成绩骄人。
除了师资力量强大,该实验室设备条件更在全国高校相关实验室中首屈一指,可承担关于反刍动物营养学的多项实验研究,特别是在其专攻的奶牛方面,可完成分析测定饲料营养成分、模拟体外消化环境等工作。该实验室还与多家牧场合作,使学生在长期的牧场实践中获取实效性的提升与可持续的发展。
教学合理 实践丰富
李胜利教授率领的教师团队重视实践教学,除了在校内培养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人才外,还广泛与产业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人才培养教育,培养了一批产业上急需的奶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团队与远近大型牧场都有长期合作,如位于北京郊区的中地牧场、金星牛场,以及远在河南、山西、辽宁等地的牛场。导师们会给学生提供课题研究方案,并与牛场联系,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试验场地,帮助学生完成课题研究。
在实践教学项目中,牛精英计划是很重要的一项。据了解,该项目以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要培养对象,通过邀请客座教授、技术公司、牧场的专家到校授课,组织学生到规模牧场实习,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国内外高校和牧场考察和学习等方式,建立在读学生与养牛业相关单位的纽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牛产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在谈及实验室教学方式时,在读博士史海涛这样说到:“老师的视野很开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参加大型会议,导师还会通过邮件交流和定期组会来了解我们的近期情况。”
进军产业 前景开阔
当今正处于农业转型与农业现代化的时期,畜牧业又在农业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奶牛行业也因市场乳制品需求量之大飞跃发展着,尽管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差距,但其前景却极其开阔,该团队清楚的认识到这一形势。2001年以来,团队瞄准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针对产业实际问题,与很多牧场、乳制品企业及国内外相关机构建立全方位合作,并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始终追踪着国际奶牛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前沿,曾多次赴美、新、荷、德、英等十几个国家开展学术考察和科研合作。
现远在美国交流学习的肖鉴鑫,向那些对奶牛与饲料营养感兴趣的同学建议道:“目前我国奶牛业发展迅速,前景很不错,就业相对来说压力也要小一些,欢迎师弟师妹积极报考、学习奶牛营养专业。”对于已有打算想要学习奶牛营养的学弟学妹,史海涛建议大一、大二尽量多进牛场和实验室去实践,大三、大四多参加学术会议,而牛精英现在就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秉承精神 踏实朴素
在被问及在牧场的工作时,在读研究生马佳莹这样介绍:“去牛场养牛、做实验,常常一待就是好几个月。除了要提前做好计划,还要保持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她还感叹道,“在牛场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却非常单纯,回想起来更多的是乐趣。做科研必须要实践,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成果,才能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才可能给社会带来福利。”
据了解,实验室团队始终秉承老一代动物营养学家冯仰廉教授所提倡的“诚信、务实、勤勉、钻研”精神,特别注重科研道德、科研态度和科研作风建设,引导团队全体成员将学术道德规范作为行为准则,同时通过优秀成果奖励机制,形成以优良学风为荣的价值导向。
的确如此,科学家之所以称之为科学家,知识与头脑也许是第二位的,最重要当是品质二字。科学大道上向来无捷径可走,唯有踏实实干、勤勉专注,方可得真知,才能造福于社会,造福于民生大众。这才是当今科研实验室的灵魂所在,也是值得我们从中获得启迪的地方。
(团队简介):中国农业大学奶牛营养与饲料科学创新团队隶属于“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现有科研人员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高级畜牧师1人、畜牧师4人、实验师3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共11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6人。管理上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和团队退休教授作为咨询专家,对团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进行指导。她聚焦奶牛营养与饲料科学,瞄准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针对产业实际问题,在围绕奶牛基础营养研究的同时,不断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其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行业服务工作对我国奶业的科研和产业技术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得到了政府和行业的高度信任,并与国内众多的奶牛养殖企业建立了密切的科研、试验示范和人才培养联系,在申请国家项目支持和继续服务行业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地位。
特别鸣谢:曹志军老师与马佳莹学姐在记者撰稿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责任编辑:张舒媛 张扬
(新闻线索及意见反馈请联系动科记者dongkejzz@163.com/18001359225)